医疗器械比较特殊,对于医疗器械来说,化学表征不仅是对医疗器械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的分析,还包括可能释放的化学物质的研究和分析。这一部分原因是来源于医疗器械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另一部分是考虑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的要求。这包括定性和定量分析,以确定材料的成分和特性,从而评估器械在最终使用情境下可能对患者带来的潜在生物危害。
为什么要做化学表征?
有同学就说了,那我做生物学就行了,我为什么要选择化学表征呢?那是因为合理的化学表征,可以豁免致癌毒性、基因毒性、全身性毒性(如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和亚慢性毒性等)和生殖发育毒性等动物试验。也就是说,毒性试验都可以豁免。慢性毒性试验,一般要6个月以上-2年之间啊,对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而化学表征试验相比慢性毒性试验,周期肯定是大大缩短的,这将加速企业上市步伐。
那有的老铁就问了,能够豁免毒性试验有什么法规依据的吗?这个还真有,没有我也不敢瞎说的,比如从欧美法规和FDA的指导原则看:
欧盟医疗器械法规(MDR)和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法规(IVDR)中,允许在合理的化学表征基础上豁免部分动物试验。其理念是基于风险评估,如果通过化学表征能够充分证明材料的安全性,例如对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以及可能释放的物质有详细且可靠的分析,并且这些物质已知是安全的或者其暴露水平极低不构成风险,就可以考虑豁免部分毒性试验。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也有类似的指导原则。FDA 在评估医疗器械安全性时,认可化学表征数据对动物试验豁免的支持作用。如果化学表征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来预测材料的生物反应,并且有充分的数据表明不存在潜在的毒性风险,就可以作为豁免动物试验的依据之一。
化学表征试验前要考虑的要点:
本人总结了以下3点原则(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1.前代产品已做过化学表征试验:如果产品的材料、生产工艺、原材料制造商、灭菌方法等均一致,嘿嘿,恭喜你,进行对比论证吧,是时候考验文字功底的时候了。
2.无前代产品:公司所用的产品和市场成熟商业化的产品是一致的,原材料制造商、检验方案等均一致,或者产品所使用的材料及相关技术完全符合国际权威组织、行业协会等发布的公认标准或指南中对化学表征的要求,且这些标准或指南明确指出在满足特定条件下无需重复试验,嘿嘿,恭喜你,进行对比论证吧,是时候考验评价资料文字功底的时候了。
3.既没有内部历史数据,也找不到同类产品对比,咋办,嘿嘿,那也恭喜你,你真正的要当一回柯南了,老老实实做化学表征试验研究吧。
那么如何进行化学表征试验?
第一步:定性收集信息
(1)原材料信息
(2)材料制备过程中的添加剂和加工助剂信息
(3)可能对材料的性质产生影响的灭菌方法
(4)可降解材料在预期使用条件下的降解过程
(5)从材料中可能释放的潜在降解产物
(6)原材料的加工工艺等
所有的材料合成的详细资料,在化学表征前都收集到,可有利于我们评估并减少相关的试验。
第二步:材料等同性评估
(1)结合定性信息,与数据库信息进行对比评估或者基于已经商业化的产品信息对比,再或者基于前代产品的信息类比
由权威的毒理学专家(很重要),进行材料的毒理学风险评估,可以让企业少走很多弯路。
第三步:定量评估
如果上述的材料信息收集不充分,无法辅助毒理学评估,那么就需要做试验进行评估。要设计相应的方案评估材料的化学成分、添加剂、残留物、杂质和降解物等。
那该怎么设计试验方案呢或者怎么评估出材料的这些化学成分、添加剂等这些物质呢?
仪器分析则是一些特异性测试项目,试验采用的仪器方法快速高效,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灵敏性,并且可以提供非常有用的确定信息,以保证材料的安全和生物相容性。例如,常用是凝胶渗透色谱方法(GPC)测量材料的分子量分布;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质谱检测器连用(GC-FID/MS),用于测定挥发性和半挥发性化学物质;液相色谱-质谱连用技术(LC-MS)用于测定非挥发性化学物质;原子吸收光谱(AA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或发射光谱法(ICP-MS/OES)可以测定浸提液中金属元素杂质的含量。
第四步:定量风险评估
在测出材料所含的化学物质及含量后,毒理学家应该进行风险评估,用于评估对人体的伤害。
第五步:估计临床接触的化学物
此评估是根据临床接触和使用的情况,测定浸出化学物质的接触程度并预估其接触总量,从而判定器械和材料是否安全。所用的浸提条件应形成文件并进行论证。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的一切文章和内容信息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信息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
本文最后更新于2025-11-12 11:03:48,如果你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加入交流群和群友们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