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分析化学个人分享分析化学!有您更精彩!

化学分析百科|合成百科|实验室咨询

ICH Q3E Step2草案落地倒计时,药品“隐形风险”E&L管理有了新指南

来源:本站      2025-10-26
导读:最近,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协调会(ICH)发布了Q3E指南(可提取物与浸出物指导原则)Step2草案,面向全球公开征求意见。这份指南预计2027年6月正式落地(Step4阶段),一旦实施,将直接影响药企的药品研发、生产、包装全流程——毕竟,可提取物(Extractables)和浸出物(Leachables)这两

       最近,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协调会(ICH)发布了Q3E指南(可提取物与浸出物指导原则)Step2草案,面向全球公开征求意见。这份指南预计2027年6月正式落地(Step4阶段),一旦实施,将直接影响药企的药品研发、生产、包装全流程——毕竟,可提取物(Extractables)和浸出物(Leachables)这两个“隐形风险因子”,直接关系到患者用药安全。

今天就用通俗的语言,把这份指南的核心内容拆给大家看,不管是研发、质量还是法规岗,都能快速get重点。

一、先搞懂:ICH Q3E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在讲细节前,先明确一个核心:为什么要专门出一份E&L指南?

简单说,药品在生产(接触设备)、储存(接触包装)、使用(接触给药装置)过程中,可能会有化学物质从这些“接触组件”中“跑”出来——这些物质就是E&L。如果它们进入药品并超过安全量,可能带来毒性风险。

而ICH Q3E的目标,就是解决全球监管对E&L要求不统一、企业评估无方向的痛点,具体要实现5件事:

1.减少“各国标准不一样”的不确定性,满足全球监管期待;

2.鼓励用“质量源于设计(QbD)”思路,做全流程的E&L风险管控;

3.聚焦E&L评估的关键环节,让药品(包括给药装置)的要求更透明;

4.结合给药途径、适应症、患者暴露量,制定“多阈值”的标准化安全评估方法;

5.和现有ICH杂质指南(如Q3A-D、M7)衔接,统一各国药典要求。

二、核心概念:E&L是什么?这两个“阈值”别搞混!

要理解指南,先吃透两个基础概念和两个关键阈值——这是后续所有评估的“地基”。

1. E&L:一字之差,场景完全不同

概念

通俗解释

关键场景

可提取物(Extractables)

实验室用“极端条件”(比如高温、高浓度溶剂)从生产设备、包装、给药装置中“逼”出来的化学物质,是“潜在的浸出物”

实验室模拟测试,找“可能存在的风险”

浸出物(Leachables)

实际生产、储存过程中,真的从接触组件“迁移”到药品里的化学物质

真实用药场景,是“已发生的风险”

打个比方:可提取物像“食材在100℃热水里煮2小时析出的杂质”(模拟极端情况),浸出物则是“食材常温储存1个月,真的进到汤里的杂质”(实际情况)。

2. 两个核心阈值:SCT(安全底线)和AET(分析起点)

指南里最关键的两个数字,决定了“什么时候要关注E&L”“关注到什么程度”:

(1)SCT:安全关注阈值——“低于这个数,风险可忽略”

SCT是患者安全的底线:如果浸出物的量低于SCT,其带来的致突变、非致突变毒性风险几乎可以忽略(注意:1类高风险浸出物除外,这类哪怕量少也要严控)。

怎么算SCT?取以下两个值的“最小值”:

lICH M7的“毒理学关注阈值(TTC)”:针对致突变风险;

lICH Q3E的“确认阈值(QT)”:针对非致突变的全身毒性风险。

而且SCT会根据给药途径变化(比如注射剂的SCT比口服剂更严格)。

(2)AET:分析评估阈值——“高于这个数,必须查清楚”

AET不是“安全控制线”,而是“分析启动线”:如果E&L的量高于AET,就必须做3件事——

① 鉴定它的化学结构(搞清楚是什么物质);

② 定量(算清楚有多少);

③ 报给毒理学家做安全评估。

简单说:AET是“警报线”,高于它就要启动深入调查;SCT是“安全线”,低于它才能放心。

三、核心逻辑:“风险为王”!E&L管理怎么落地?

指南的核心思路是**“基于风险的管理”**(和ICH Q9质量风险管理原则一致),整个流程分3步: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生命周期管理。

1. 风险评估:先搞清楚“风险在哪”

风险评估要做3件事,缺一不可:

1.危害识别:找出可能从接触组件中析出的E&L(比如设备材质是塑料,可能析出增塑剂);

2.风险分析:算“风险=危害×暴露量”(比如某物质毒性强+患者暴露时间长,风险就高);

3.综合风险评价:判断风险是否可接受(比如是否超过SCT)。

评估时还要考虑“多维度因素”,比如:

l药品质量维度:设备和药品会不会反应?储存温度高不高?药品里有没有溶剂(可能加速浸出)?

l安全维度:是口服还是注射(注射风险更高)?患者要吃1个月还是10年(长期用药风险更高)?是给新生儿用还是成人用(新生儿更敏感)?

2. 不同组件的评估流程:制造设备vs包装,要求不一样

指南给了具体的“工作流”,企业可以直接对标,避免走弯路。

(1)制造设备:接触时间短,低风险场景可简化

制造设备(比如混合罐、输送管道)因为和药品接触时间短,整体风险较低,满足以下“低风险场景”,甚至不用做额外E&L测试:

l固体口服药的设备符合食品/药品级标准;

l液体口服药的塑料设备符合食品接触安全法规,且药品浸出倾向和法规里的一致;

l半定量测试中,没有E&L超过AET;

l定量测试中,超过AET的E&L都低于SCT。

(2)包装/给药装置:接触时间长,评估更严格

包装(比如输液袋)、给药装置(比如吸入器)和药品接触时间长(从生产到保质期结束),评估要分“质量+安全”两步:

1.先看“质量风险”:浸出物会不会影响药品稳定性、纯度?

2.再看“安全风险”:浸出物量是否超过SCT?

如果某一步风险不可接受,就要做提取物测试→确定目标浸出物→做浸出物测试→制定管控措施。

不过,低风险情况也能简化,比如:

l口服药包装符合食品接触法规,且提供了成分、测试结果等资料;

l冷冻储存的药品,解冻后很快用完(比如24小时内),且灌装到冷冻的时间短。

四、安全评估:浸出物怎么才算“安全”?

搞清楚风险后,最关键的就是“判断浸出物是否安全”,指南给了明确的“分类+阈值”标准。

1. 浸出物分3类,风险等级天差地别

指南附录4把浸出物按“毒性强度”分成3类,管控要求完全不同:

分类

特点

管控要求

举例

1类(高风险)

毒性强,可接受摄入量(AI)<1.5μg/天

尽量避免使用;如果必须用,要制定化合物专属安全暴露量

苯并(a)芘(致癌物)、双酚A(BPA)

2类(中等风险)

致突变/全身毒性风险可控,默认用TTC/QT评估

超过SCT就要做安全评估

大部分普通化学物质

3类(低风险)

全身毒性低(慢性注射PDE≥1mg/天)

只要每日暴露量≤1mg/天,或低于专属PDE,就默认安全

BHT(抗氧剂)、C8-C22脂肪酸

2. 不同给药途径的“安全阈值”表

指南给出了具体的数值,比如全身毒性阈值(部分关键场景):

暴露时长

口服(TTC/QT)

注射剂(TTC/QT)

>10年(长期用药)

1.5μg/天 / 48μg/天

1.5μg/天 / 12μg/天

1-10年

10μg/天 / 10μg/天

10μg/天 / 10μg/天

≤1个月(短期用药)

120μg/天 / 136μg/天

120μg/天 / 26μg/天

很明显:用药时间越长、给药途径越直接(如注射),阈值越严格

五、药企要做什么?这3件事不能少

指南不仅给“标准”,更给“行动清单”,企业需要重点关注3个方面:

1. 文档合规:留下“可追溯的证据”

所有E&L相关工作都要留文档,包括:

lE&L研究的方法、数据、结果;

l超过AET的E&L的安全评估报告;

l风险控制措施的理由(比如为什么选这个设备材质);

l意外发现浸出物时,E&L的关联分析(比如浸出物来自哪个组件)。

2. 生命周期管理:“变了就要重新评”

药品全生命周期中,只要发生以下变更,必须重新评估E&L:

l药品配方变了(比如换溶剂);

l包装/给药装置变了(比如从玻璃瓶换成塑料瓶);

l生产工艺变了(比如温度升高);

l生产设备变了(比如从不锈钢罐换成塑料罐)。

3. 关注时间节点:现在可以提意见!

目前指南处于“Step2草案”阶段,公开征求意见中:

l欧洲地区意见截止时间:2025年12月中旬;

l2026年3月:召开会议确定最终阈值;

l2027年6月:正式落地(Step4),纳入各国监管体系。

建议相关企业尽早研究草案,有意见及时反馈,提前调整内部E&L管理流程,避免落地时手忙脚乱。

最后总结:这份指南到底有什么用?

对患者:E&L的标准化管控,意味着药品里的“隐形杂质”风险更低,用药更安全;

对药企:统一全球E&L标准,减少“一国一标准”的重复测试成本,加速药品全球注册;

对监管:协调各国要求,避免因E&L问题导致的注册延迟,推动全球药品质量统一。

总之,ICH Q3E不是“额外负担”,而是帮企业建立“科学、高效的E&L管控体系”的工具。建议药企的研发、质量、法规团队尽早联动,把指南要求融入日常工作——毕竟,2027年落地就在眼前了。


TAG标签: ICH Q3E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的一切文章和内容信息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信息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

本文最后更新于2025-10-26 22:11:54,如果你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加入交流群和群友们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