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食品添加剂,大家都不陌生,它不仅能够防止食品变质,延长保质期,还能够改善食品的感官品质,如色泽、口感和风味等,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于2025年2月8日起正式实施。标准的变化要点主要有——一、修改了食品添加剂的定义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中,
近日,某品牌酱油产品因媒体送检事件备受关注,并引发社会大众对其“某某0”商标与“零添加”的关系质疑,随后该公司董事长对记者明确表示,使用“某某0”商标的产品都是零添加产品。2025年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伴随着新标
一、标准的修订原则《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自颁布实施以来,对保障食品安全、规范食品市场、引导科学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食品产业发展,预包装食品市场不断丰富,标签形式多种多样,GB 7718-2011需要修订以适应食品标签的管理需求。标准修订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
保质期,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关键时间界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衡量食品能否安全食用的科学标尺,也深刻体现了食品生产经营者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与高度责任感。这一时间期限,是食品生产者向广大消费者作出的庄严承诺,确保了产品在既定时间内保持最佳品质与安全性。基于食品企业现实存在的食品保质期确定方法的
“分析方法通则”类标准特指未指定检测对象或只是指定了某一类检测对象的仪器设备分析方法通则。如:JY/T016-1996《波长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方法通则》GB/T 15337-2008《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通则》JIS K0127-2001《离子色谱分析方法通则》那么,通则类标准可以申请CNAS和CMA认可吗?情况1对某检测对象使用特定仪器法检测时,
酸奶和乳酸(菌)饮料在营养上各有侧重点。购买时应认真查看配料表中的成分和产品储存条件,避免被花哨的外包装所误导。近日,有报道称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假酸奶”现象:这些看似酸奶的饮品,实则只是披着健康外衣的高糖“小甜水”。从酸奶、酸乳、发酵乳到优酪乳、风味酸奶、风味发酵乳……琳琅满目的名称让消费者眼花缭乱
2025年9月实施的食品相关标准,涵盖消毒剂、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食品添加剂、食品营养强化剂、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等多领域。2025年9月实施的食品相关标准,由食品伙伴网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等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
一、三新食品(一)共性问题1. “三新食品”是什么,我国如何管理?答:“三新食品”指的是《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七条所列的“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办法》和《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行政许可管
近年来,“NOLO”(No-and Low-Alcohol)成为酒饮行业的热词,它指的是那些无醇或低醇的酒精饮品。“无醇啤酒”、“低醇葡萄酒”等产品的热度在不断上升,电商平台和商超货架上也频繁出现它们的身影。那么符合什么要求才可以被称为“无醇”、“脱醇”、“低醇”产品呢?食品伙伴网整理了现有标准中关于“无酒精”、“无醇”
2025年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以下简称“GB 7718-20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25)(以下简称“GB 28050-2025”),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同步发布了《食品标识监督管
近日,《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00号)及GB 7718-20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正式发布,并将于2027年3月16日正式实施。这两项法规标准的出台,能够更好地规范食品标识标注,加强食品标识监督管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新的法规及标准对白酒企业产品的标签标识提出
为响应消费者对食品标签内容透明化的迫切需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台了《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并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简称“GB 7718-2025”),进一步优化了预包装食品日期标识要求。此次修订结合市场监管经验及2011版标
2025年3月27日,随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的发布,我国正式将数字标签的相关要求纳入该标准,这标志着我国在食品标签数字化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在积极推进食品数字标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进程。例如,欧盟通过了多项法规,允许在葡萄酒、渔业和水产养殖产品等领域使
2025 年 3 月,中国发布了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25),并将于2027年3月16日实施。这一标准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在营养标签管理方面的重大变革。此次修订将强制标示的营养素从 “1+4”(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扩展为 “1+6”,新增了糖和饱和脂肪(酸)两项内容。这
水质检测标准和实验室常用仪器配置清单检测项目/参数标准条款/检测细则编号仪器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序号名称1色度《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GB/T5750.4-2023中的4.1.1色度仪2浑浊度《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GB/T5750.4-2023中的4.1.4散射式浑浊度仪3臭和味《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根据工作安排,中检院正在组织开展《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修订工作,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详见附件1—3)。如有反馈意见,请填写《意见反馈表》(附件4)并于2022年4月30日前发送电子邮件至hzpbwh@nifdc.org.cn。感谢社会各界对此项工作的大力支持。附件:1.《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2.制修订
现行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于2006年12月由原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委员会联合发布,自2007年7月1日开始实施,至今已有13年。自标准颁布实施以来,在近年的应用中,逐渐反映出一些问题。因此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修订立项计划,并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2021年7月12日,在全国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公开
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项目要求序号功效宣称人体功效评价试验消费者使用测试实验室试验文献资料或研究数据1祛斑美白①√2防晒√3防脱发√4祛痘√5滋养②√6修护②√7抗皱***△8紧致***△9舒缓***△10控油***△11去角质***△12防断发***△13去屑***△14保湿****15护发****16特定宣称(
杂质作为药品的一项关键质量属性,其研究是一项重要系统工程。杂质谱分析对指引药品制备工艺的研发和优化具有指导意义,只有在全面杂质谱分析基础上,药品质量控制才能有的放矢;杂质谱分析也是杂质检查工作和建立合理可行检查方法的前提。本文对化学合成原料药的杂质分析的一般原则、研究思路和实际工作情况进行梳理。
法规更新:1.农办牧〔2024〕25号关于进一步强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的通知http://www.moa.gov.cn/govpublic/xmsyj/202411/t20241101_6465536.htm2.国卫办基层发〔2024〕22号关于印发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监测指标体系的通知http://www.nhc.gov.cn/jws/s7874/202410/30d065c0eba64205b50a4d9c528c998f.shtml3.生态环境
GB/T 16886.1-2022(ISO 10993-1:2018)背景:1stGB/T16886.1-1997(ISO10993-1:1992)2stGB/T16886.1-2001(ISO10993-1:1997)3stGB/T16886.1-2011(ISO10993-1:2009)4stGB/T16886.1-2022(ISO10993-1:2018)标准内容解读:主要修订内容:增加了ISO 10993系列标准中使用的部分术语和定义(新增21个);增加了“非接触医疗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22)》于2022年7月1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即将于2023年2月1日起实施。变化如下:a) 增加了“细颗粒物”“1小时平均”“8小时平均”和“24小时平均”等4个术语和定义(见3.3、3.5~3.7);删除了“标准状态”术语和定义(见2002年版的3.4);更改了“室内空气质量指
化妆品的种类繁多,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在此简要介绍主要的几种分类方法。(1)按使用功能分类 可分为特殊用途化妆品和非特殊用途化妆品(普通化妆品)两大类。其中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又可分为清洁类化妆品(如洗面奶、洗发水、沐浴露等)、护理类化妆品(如化妆水、润肤乳液等),以及美容类化妆品(
化妆品备案和注册有什么区别?化妆品备案适用于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包括进口和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成功后,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将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凭证》,对于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将在“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服务平台”公布《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电子凭证》。化
能够通过视觉、嗅觉等感官直接识别的(如清洁、卸妆、美容修饰、芳香、爽身、染发、烫发、发色护理、脱毛、除臭和辅助剃须剃毛等),或者通过简单物理遮盖、附着、摩擦等方式发生效果(如物理遮盖祛斑美白、物理方式去角质和物理方式去黑头等)且在标签上明确标识仅具物理作用的功效宣称,可免予公布产品功效宣称依据的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