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P-MS做元素线性测试时,扣空白是很常见的,存在即合理,对于绝大部分情况来说线性扣空白是没问题的。但是,扣空白某些情况下也会造成明显的误差甚至错误。
扣空白的合理性在于:
①前处理过程,耗材和试剂本身引入了一定量的元素本底;
②来自于基体元素的质谱干扰;
③仪器本身的元素残留,可以被扣除掉。
看起来,最终肯定会让结果更好,那误差和错误从何而来呢?
要从标准加入法说起,像金属材料,有机进样,这种样品基体的基体效应于质谱干扰往往比较严重。
很多时候都会选择标准加入法,由于样品与加标样品基体保持一致,也就不存在基体效应。
但是,试剂空白和样品加标基体是不一样的,以下对这三部分内容分别阐述。
01. 基体效应的影响
元素本底的扣除,误差首先来自于基体效应。
我之前多次说过:标准加入法建议也用内标校正,就是考虑到扣空白的时候扣不准的考虑。
举例: As在酸空白试剂里的强度是100cps,海水样品溶液的溶液的强度是1000cps,加标样品的净强度是900cps吗?
显然不是,由于高盐基体抑制电离,净强度肯定大于900cps。假设用内标校正,扣空白之后的强度可能是950cps。
用合适的内标肯定比不用强,然而通过内标修正扣空白误差的作用,是难以判断的。我们只能是盲人摸象,按电离能,质量数接近这种原则来选自认为“合适”的内标。
众所周知,评估基体效应可以通过加标回收率来判断,这相当于是在分辨出斜率的差异。
但是,扣空白相当于是在变化截距,准不准就无从判断了。
尤其是做非金属元素或内标回收率偏离100%较大时。这个问题我想了两个办法:
① 通过标准物质来反向推测扣空白的合理性。
② 空白不要直接扣,再通过做标准加入法的方式把浓度算出来,然后自己扣。
方式②在质谱干扰彻底消除,元素无残留的前提下是一种可以考虑的消除误差方式。
02. 基体元素造成的质谱干扰影响
这个问题在做S,Si,P,Ca,Se,K等由基体元素产生严重的质谱干扰,又没有较为彻底的消除的时候会严重影响数据的准确度。
举例:很多人用冷焰来做Ca40,但是,在冷焰的条件下,空白只是Ar离子被控制得比较低,灵敏度还是有的,假设控制到了1000cps。
但是,做样品的时候,由于样品基体会消耗ICP的能量,火焰????更冷了,从而Ar40变成了100cps,这时候你扣空白,甚至连线性都做不出来。因为扣的空白多扣了十倍,净强度异常。
再举个例子: 王老师使用DRC氧气模式测试有机物里的P,二甲苯加了标样基体的白油之后截取显著降低。
我查了一下白油与二甲苯性质,果然差异很大。

白油的加入,导致了ICP电离的基体中NOOH47的质谱干扰背景发生了显著变化,当下条件下质谱无法彻底消除,从而导致空白看起来有问题。
由于其本质还是质谱干扰没彻底消除,我用相信ICP-MS/MS做,问题很可能会得到更方便彻底的解决。
03. 来自仪器残留的影响
这个因素最容易理解。开始仪器进样系统不正常,但是急于进样,导致残留越来越低,而仪器读数等于正常信号+冲洗下来的信号。
如果恰好在进完空白,或未加标样品前把空白给洗脱而降低下来了,那结果一定偏高。
但此时,线性看起来肯定是好的。
常见元素:容易污染的元素,记忆效应严重的元素,沉积在锥和中心管的元素。
必须提醒各位,空白高也可能溶液本来就污染了,且频率更高。这和残留说的不是一回事,注意区分。
实际测试中,以上三者叠加影响,造成一些疑难问题。
综上所述,本文所说的扣空白异常情况往往出现在:冷模式,有机进样,高盐基体,易污染,易干扰元素的测试中。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的一切文章和内容信息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信息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
本文最后更新于2025-11-10 08:48:03,如果你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加入交流群和群友们一起讨论。